2021年6月西安高新區絲路科學城片區啟動建設后,一舉一動都倍受社會各界關注。可以說,高新區舉全區之力,用“高新速度”創造著“科學城奇跡”,力爭實現“一年見雛形、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規模、十年立新城”的目標。如今項目建設一年有余,進展如何呢?跟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按下“小”瓶蓋解鎖“大”醫藥
大勤醫藥高技術多層共擠環保薄壁醫藥塑料包裝容器生產基地項目位于高新區草堂四路以東、草堂五路以西、秦嶺大道以北,秦嶺西五路以南,項目主要建設科研大樓、10萬級生產車間,配置各類產品生產線100條等,總投資5.2億元。
西安大勤醫藥塑料制造有限公司利用環保材料,發展高技術多層共擠環保薄壁醫藥塑料包裝容器。幾乎每個人都在這里體驗了一把“我還是個孩子”的快樂。原來,其中研發的兒童安.全壓旋蓋,在普通瓶蓋“擰”“開”的基礎上,多加了“壓旋”步驟,增加了開蓋難度,既可防止兒童打開誤食,又兼具防盜功能。
據悉,該款產品的成功研發上市,價格比國外類似產品降低約33%,大大降低了藥企的采購成本,因此吸引了國內眾多大型藥業的目光,并已被濟川藥業、正大制藥等30余家藥品企業采購使用。
這個小小的瓶蓋,只是大勤醫藥高技術多層共擠環保薄壁醫藥塑料包裝容器生產基地項目的一角。例如,其中集研發、生產、銷售全產業鏈為一體,深耕天然家清日化領域的優露清生產基地不僅掌握化妝品核心原料生產技術,還將為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提供全產業鏈支持。相關負責人介紹到,該項目將于今年年底建成,建成后將實現產值8億元,年稅收8000萬元,帶動就業1000人,并將有助于補齊區域生物醫藥產業鏈短板,進一步提高相關產業鏈本地配套率。
科學城核心“C”位完成主體封頂
220平方公里的絲路科學城區域上,“一城、三區、十組團”的雛形已現。其中,“一城”為絲路科學城;“三區”為中.央創新區、生態文創區、硬科技產業區;“十組團”則是指,圍繞西安高新區“55611”現代產業體系,在區域內打造科創金融、國際社區、生態文創、科學中心、光電子產業、科教創新、生物醫藥綠色裝備、汽車產業、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等十個各具特色的產業組團。
其中,絲路科學城·科學中心組團內中科院地環所及西安地球環境創新院DK-4項目全部完成主體封頂,正在進行外立面及安裝工程施工,計劃2022年年底工程完工。
作為西安科學城核心板塊,中科院地環所西安地球環境創新研究院項目(DK-4),凈用地面積約80.634畝,總建筑面積約10.56萬平方米,包含加速器質譜集群中心、巖心庫、科研實驗樓等。項目主要用于地環所現有人員和研究部室的遷移和拓展實用。
項目建成后將針對城市地下空間利用與災害防控、秦嶺資源保護與開發等問題進行前瞻性布局,解決困擾西安環境瓶頸問題,為啟動中科院西安科學園建設、打造西安科創大走廊、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提供有力支撐。
一橋橫東西城與自然“雙向”奔赴
西安高新區灃邑大橋項目位于西安國際社區灃河梁家灘,連接國際社區東、西兩岸,雙向十車道。設計為三塔斜拉橋,主塔高度95米,橋面長度526米,橋面寬度57米。包括兩部分結構,一個專用于車輛通行的車行橋,另一個為兩側的慢行系統,車行橋及兩側的慢行系統通過全橋108根拉索作為受力構件承擔荷載。
“通過分隔人和車輛,將創造更好的灃河穿越體驗。”相關負責人介紹到,“項目建成后,是絲路科學城區域主要的城市通道,也是生態交通聯系環非常重要的景觀節點,將成為區域打卡新地.標。”
走上大橋,行人不僅獲得了非常好的觀景綠色空間和公共空間,更擁有了更多接近自然的互動體驗。一邊是車輛的川流不息,一邊是行人的移步觀景;一邊是城市發展高速度,一邊是居民生活慢幸福,景觀性、功能性、經濟性在這里有效融.合。
除了以上三個項目,其他重.點項目也在按計劃有序推進。作為西安高新區邁向新征程的主陣地,絲路科學城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硬科技創新高地、‘一帶、一路’國際科學交流中心、秦創原高能級科技成果轉化大平臺”,建設綠色智慧的未來理想城,爭做秦創原建設的使命踐行區、核心引擎區和示范樣板區。預計到“十四五”末,這里將聚集50萬人口,承載1萬億元經濟規模,帶動西安高新區經濟總規模達到3萬億元;到2035年,人口將達到150萬人,帶動西安高新區經濟總規模達到5萬億元,成為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重要展示窗口。期待充滿活力的、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絲路科學城精彩亮相!